顯示具有 【國考是個坑!!】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國考是個坑!!】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0年10月19日 星期一

【國考是個坑!】該如何準備國考※讀書三大階段

明知道國家考試是個坑
但是大家都想擠這個坑
小玉考上國考
一開始真的很開心
可是開始工作之後
職場生活真的讓人後悔進入公部門
但是福利薪水又讓人慶幸有考上公部門
(尤其在疫情肆虐的時代)

小玉國考是自讀考上的
所以跟大家說
要自讀考上是有可能的
小玉這種腦子裡只知道吃西瓜的人都考上了
相信大家也可以

接下來就分享小玉的讀書方式
小玉大學讀語文系
顧名思義大學時代完全不會接觸到法律!
所以法律對小玉來說是個很陌生的科目。

以下就是小玉準備國考讀書的三個大階段,跟各位想考上的考生們分享一下
概讀→精讀→寫考古題

介紹一下小玉考試時的背景
小玉那時辭掉職場霸凌的工作
等於就是無業遊民加全職考生的身分在準備考試
小玉只有六日會去餐廳打工
偶爾餐廳缺人時
老闆娘會臨時拉小玉去餐廳幫忙
但都大概半天而已
由於餐廳每三個月會換一次菜單
所以小玉每三個月都要重新背一次新菜單還有介紹餐點的說法
以上就是小玉準備考試的背景

然後小玉每天都五點起床(有時候會四點)
刷牙洗臉吃完早餐過後大概六點(或五點)
開始讀書直到中午12點吃午餐
休息一下睡個午覺大概一點或一點半
然後繼續讀書直到下午五點或下午六點
完畢之後去運動
太陽下山後盡量不碰課本
但會看一些課外讀物,分散自己考試的壓力
然後晚上9點或10點睡覺
以上,完畢,是一個作息很正常的生活
(結果上班後作息完全不正常。)

結論就是
小玉只有周一到周五會讀書
每天至少讀滿10小時,但通常會到12小時
因為時間寶貴。

有機會跟大家解釋為什麼小玉要這麼安排自己的讀書生活。

切回正軌:
第一個階段概讀
概讀的部分小玉大概給他兩個月
其實一開始只計畫一個月,但是沒讀完,硬生生多給他一個月。
概讀的方法是
打開課本,從頭到尾把課本讀完一遍。
遇到不會的、看不懂的、不知道在寫沙米碗糕的,全部忽略。
就只是單純的看完一次課本,有如在看小說一樣,不會特別在意看不懂的地方。
這個階段越快越好,但又不能省略
看似很沒用,卻又很重要。
為什麼要做這種看似很沒意義的讀書方式呢?
其實這很重要
因為小玉是門外漢啊
所以要把全部的東西都看過一遍
讓腦子裡對這些科目有一定的藍圖
(概略的藍圖)
那為什麼還要一字一句都看過呢?
原因很簡單
因為人類有潛意識
潛意識都是在很緊急的時候對本人有極大的幫助
(在有限的時間考試裡遇到不會的題目夠緊急了吧!)

你讀過的每字每句,其實都會藏在腦子深處
當你考試真的不知道該怎麼寫時
有時候就是這些深處的知識在對的時間冒出來
就把一篇申論題寫完啦!!

第二階段精讀
精讀連結了概讀跟寫考古題喔
小玉把大部分的時間都用在精讀了

第一次精讀
要把不會的地方標註出來
第二次精讀
要把不會的地方弄清楚
第三次的精讀
把重點標出來
(建議可以先看過歷屆考題,標註常考的地方)
第四次以後的精讀
就是要特別注意你標註的地方
讀熟、讀爛、讀到書都怕你
但其他部分也不能不理會
因為國考有時候會出現神經的題目
這種冷門題目有時候也是考上的重點

結論就是
把你的科目讀到爛!!!
盡你最大的能力把科目讀熟
小玉那時一個科目至少讀五遍了

第三階段寫考古題
其實對於一年就想考上的人
寫考古題很重要
小玉那時精讀時
第四次就開始寫考古題了
要知道自己看到題目能不能寫出來

一開始寫考古題
大方地打開課本吧
因為不會的地方要翻開課本找到答案,然後濃縮成一篇申論題也是個難度
所以寫考古題一開始也是只有抄為精隨

後階段寫考古題
死也不能打開課本
(靠意志力撐過去一切都是你的了)

要練習不看課本也能寫出來
遇到不會的也要想辦法寫出一篇文章
這是技術活
所以越練會越好
這會是你考上的關鍵。
所以小玉的寫考古題時間
跟精讀有重疊
加起來大概有三個月

最後在上戰場的前一周
不要動了
讓手休息
如果寫到手受傷
就沒辦法在考始時快寫
會哭喔!

然後前一周或兩周就是讀自己標出來的重點
就只讀這些。

最後祝大家金榜題名











2020年8月10日 星期一

【國考是個坑!】該如何準備國考●申論題寫法介紹

好久沒寫這個系列了
工作很忙
同事很壞
所以拖著
都忘了之前的大綱是什麼了
所以
想到什麼就寫什麼吧


現在來說說申論題吧
申論題不是一般的作文題
所以如果把申論題當作文題寫作
下慘可能會很慘

寫文章有起承轉合的規則在,簡單來說就是開頭跟結尾要對得上,但開頭跟結尾中間的過程要流暢。
其實申論題也是拉,這個起承轉合的規則沒有被打破。
例如:題目問你蘋果派怎麼烤?
一般的作文開頭可能會是,記得小時候,媽媽常烤蘋果派~~
但申論題才不管你怎麼抒情
開頭會是: 根據XXX廚師所出版的XXX食譜中記載~

中間過程
一般作文: 想起母親親手切的蘋果片,她一片片鋪在烤紙上的畫面~~~最後香噴噴的蘋果派出爐了!!
申論題會分段
在開頭的部分一定會寫上,烤蘋果派會有X步驟
一、清洗蘋果
蘋果需要清洗,因為有些人烤蘋果派不喜歡削果皮,所以需要把蘋果上的髒污清洗乾淨
二、切蘋果
切蘋果的水果刀也是需要選擇的~
三、烤蘋果派

這樣,以上,有清楚嗎?
我知道,當然不清楚!!!
我只是想表達申論題跟一般作文不一樣的地方而已

寫申論題
在一開始的開頭一定要確切地回答你看到題目的了解程度
就例如蘋果派怎麼烤
結果眼花看成蘋果怎麼烤
那一開始的開頭前言,就會直接錯得離譜,就不用說後面你寫了什麼了

有些題目會直接設定你支持的派系,你需要選擇一邊,你不管選哪一邊都不會是錯的答案,也不會是正確答案,但高端的考生會知道如何寫成中立,因為怕如果你寫了A派的答案,結果改考卷的老師是B派,那分數就會有落差了

但據小玉的考試經驗
考生不太可能什麼派系理論都讀過,所以你只要寫出你得出處,然後開始寫你讀過的內容就好了,除非你真的很博學多聞,才有可能打迷糊戰!
(擔心這麼多,你書就讀不完,讀太多書,又可能你什麼都記不起來,最後考試時一個字都寫不出來,不就只好下次再來)
所以專精一本,有辦法把一個理論熟悉過後,再開始讀其他理論吧
(要很熟悉喔!!熟悉到你題目還沒看完就知道他問的就是這個理論喔)
因為只有當你很熟悉這個理論,你才有能力改寫理論。

內容部分
要把你的重點條理化,標題化
如果烤蘋果有三個步驟
你就要一一列出來
就像小玉寫的例子一樣
然後開始說明你條列出來的標題
(方便改考卷的老師閱讀,你寫得越亂,儘管內容完美,分數一定低,因為改考卷的老師要改很多份考卷,遇到字醜的一定心情不好,就跟你小學老師一樣)

最後結論
結論可有可無
看你時間夠不夠
篇幅夠不夠
來決定吧


有人會說申論題沒有標準答案
確實,有些題目的申論題沒有標準答案,只要你讀的書夠多、你可以寫出夠多的東西,那說不定你就寫出了標準考試答案以外的正確答案。

不要以為申論題沒有解答,
改考試的老師,在改申論題時,都會拿到出題老師所寫的標準答案,
但這不代表你一定要寫出那個老師的標準答案,萬一出題老師剛好是冷門派系的,
十萬個考生可能只有幾百個看過他的研究內容,
那不叫就其他沒讀過它的內容的考生下次再來?
(話說,在某些特定考試似乎是這樣)

所以,所謂的申論題沒有標準答案的意思是
只要你寫得出讓改考卷老師信服的答案,你分數就高,寫不出來,分數就低。
有些人,遇到了不會的題目
其實腦子裡什麼都不知道,用自己曾經讀過的旁門歪理
寫了一篇頭頭是道的申論題答案
結果分數很高分,接近滿分
但同一題,有人寫出了標準答案
推理過程也沒有錯
但還是分數中間而已

這個原因只有一個
那就是改考卷的老師已經看膩了標準答案
所以如果遇到一個不會寫這題的考生
只要這個考生的推理沒錯
其實這一題就會高分

所以申論題好玩的地方就是
不用怕遇到不會的題目
反過來說,遇到不會的題目說不定就上讓你考上的關鍵題目
(因為小玉遇過,完全看不懂題目在搞什麼鬼,只是覺得跟以前讀過的商業理論很像,所以直接套上去,結果分數比我會寫的還要高,嚇死人。)

最後總結
申論題雖然沒有標準答案
但有架構的
需要有:
前言
內容
結尾

前言→要把你對題目的理解寫出來,然後帶出你要回答下一階段的答案有幾個:
例如:小玉就很常寫: 其步驟有四,茲敘述如下:

內容→內容一定要標題化分段,方便老師閱讀,畢竟這是考試喔
例如,一、蘋果大概可分四種:
            二、切蘋果的方式
            三、擺盤方式有三種:
            四、烤箱溫度在180度
如果每小段都有細分其他的小段的話,也要先帶出來
如果只有一種方法,就直接說明就好

結尾→大多都拿來衝篇幅的
因為如果你真的夠會寫,你會在內容部分寫很多,因為你想多要一點分數啊!
只要你寫得夠多,你也沒有時間寫結論
如果真的要寫,也是把內容標題化變成一段小結論而已。

以上,大概如此

申論題說難不難,說簡單不簡單。
但申論題真的需要多寫多看。
只要你寫得申論題夠多
真的在考場上遇到不會的題目
也不會空在那裡,一定有辦法寫出一篇文章,改考卷老師如果喜歡的話,分數也不會低喔!
所以請各位一定要多寫申論題喔
因為考國考,要讀的東西真的很多,一定要練習從腦子轉換成文字的能力
不然一定會遇到,明明這題目你會,你背過,但你就是寫不出來的窘境
這種情況不是你不熟,也不是你笨
只是你沒有練習怎麼把腦子的東西變成文字寫在考卷上
這個一定要練習
練習的越多
越快考上
(請相信小玉,只要你寫夠多申論題,你越快考上,並不是你讀夠多的理論,你越快考上喔)







2018年3月19日 星期一

【國考是個坑!】該如何準備國考●學習者的類型

之前提過,讀書記得要寫筆記,在分享寫筆記的巧前,小編要來解說學習者的類型。

  

 
在寫筆記之前,你要清楚的知道你是哪一類的學習者。
學習者大約可以分成三類,聽覺類、閱讀類、聽覺閱讀混合類。
聽覺類,簡單來說,老師用口頭傳授專業知識時,會比你自己看書來的快理解且更快背誦。
閱讀類,就是跟聽覺類相反,自己看書比較容易理解,老師講課反而讓你很痛苦。
聽覺閱讀混合類,就是不管你用聽的還是用看的,你都能快速學習。

聽覺類的學習者最大的特點,就是老師講過一次,它就能理解而且記起來了。
外國的學習者比較有可能是聽覺類的學習者,因為他們的語言主要是用聽來學習的。 

閱讀類的學習者,很適合拿筆寫筆記,因為面對文字,才能快速記憶。
台灣的學習者通常會是閱讀類的學習者,因為台灣的文字屬於象形文字,說到底我們的繁體中文每個都是一幅畫,所以我們是用畫面來記憶學習的內容。

最後一個類型的學習者有可能最幸運,因為他可以兩邊通吃,學習速度最快最有效率。
也有可能需要比別人多一點的努力來讀書,因為你需要聽和讀兩者一起才能學習阿。
畢竟有些科目適合用聽,有些科目適合用文字來學習。

第一個,聽覺類的學習者,上課時就把上課內容錄起來,回家加快速度一直聽,比你寫筆記來的有效率。
如果你自讀的話,那就自己念課文然後錄起來,
走在路上、休息時間、等公車時間、所有空閒時間,就認真努力的聽吧
!

第二個,閱讀類型的學習者,這種學習者最容易抓到書中的重點,最適合寫筆記的類型。
因為這種人天生對文字的理解就比較容易。

第三類型的人,就擇一吧,因為不管怎樣你都可以學起來阿。
兩管齊下比較快啦!

閱讀類型和混和型的學習者比較適合寫筆記,對這兩類的學習者來說,寫筆記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對於聽覺類的學習者,筆記只是輔助用而已。

下一篇,小編會進入正題,寫筆記的技巧。

最後,如果喜歡小編的文章,請幫小編分享、宣傳,
或是在下方留言、點個讚。
你的一個小小鼓勵,都是小編寫文章的動力!!




2018年3月14日 星期三

【國考是個坑!】該如何準備國考●讀書的方法

台灣的教育從來都是老師給,學生收的模式,從來沒有教過學生該如何自學。
所以,少了老師的帶領,一般人也是有讀沒有懂。
小編教你如何自己讀書!




讀書不難,只是你沒抓到訣竅,只要你抓到訣竅,每個人都是會讀書的人。
就像學游泳,其實你很有天分,但沒遇到好的教練,你怎麼都學不會,
一但遇到好的教練,他教你一些小訣竅,你就會學得很順利。

讀書的訣竅很簡單,就是用力的讀啊!
不要說廢話!

好啦!小編認真解說。

第一步,看目錄
一開始遇到不懂的科目,例如你學外語,一開始看到法學緒論,就是不懂,
連基礎是什麼都分不出來,就是不懂。
這時你拿到一本厚厚的參考書,就想要對它背誦三字經,
明知道要從第一章開始讀,但第一章的第一節的第一句話你就有看沒有懂了,根本讀辛酸的。

錯了,拿到一本書,一本不熟的專業用書,絕對不是打開第一章節開始讀,是目錄!
目錄不單只是讓你快速查詢你想要看的章節,也能讓你用最快的速度來瞭解這本書的結構、大概、內容
考試用書都送人了,找不到例子介紹…
小編用以前求學時用的英文文法來解說!
好的參考書的寫法都大同小異,只要你懂,就知道該怎麼開始讀一科不懂的科目。
就以這本目錄來說,
它會分成幾個大篇,每個大篇下方又會分成幾個章節,每個章節又會細分許多小節。
你要先大概瀏覽一下,就會大概知道一些消息。
例如這本書主要教你英文文法,那你就可以知道,這本書分兩篇,意思說,文法部分可分成兩部分:基本的句子結構,以及詞類和句型。
用第一篇為例,第一篇下方分了四個章節,
你就會知道句子結構包含了四個元素,單字、句子、子句、五大型態。
而每個章節的內容就是細說每個章節。
1-1八大辭類。
很明顯就是講述八種詞性,例如動詞、名詞、形容詞等等。
1-2多元詞性。
就是給你一個觀念,有些動詞可以轉名詞,名詞轉動詞。

簡單來說,讀書記得看標題啦!
看了標題你就會知道內容在講什麼。

例如經濟學,
它的第一章節一定是何謂經濟。
第一章的第一小節就是經濟的定義,然後開始論述經濟是什麼。
如果你忽略的第一小節上的經濟的定義這六個字,直接讀內容:

現在的社會已經很少自給自足的情況,現代社會是分工的社會,從鬧鐘叫你起床、刷牙、洗臉、早餐,這些都是社會分工而來,然後這些東西到底從何而來,那就需要交易,進而形成經濟。

依照高中課本記憶寫出來的,時代久遠,有錯的話不要在意,只是要舉例。
話說你要舉例幹嘛不用你最熟的英文來舉例!
如果你忽略標題,你就根本不知道他寫這段話的主旨是什麼了,因為這段話看起來就像是廢話,跟經濟學有何關係?

確實沒關係,因為它在講述經濟,不是經濟學

它會有第二節,經濟學的定義
世界上的資源有限,但人類的慾望卻無窮,如何在有限的資源裡滿足自己的慾望,這就是經濟學。

這就是忽略了標題和目錄會產生的謬誤。

所以千萬不要忽略了目錄,目錄是你最好入門的地方。
話說用經濟學好像比較好解釋,因為它是一種社會科學,英文不科學啊!!!

第二步就是抓重點字句。
國考考的科目異常的多,而課本也異常的厚,你不可能每本書都背熟。
根本就不可能背!
給小編記憶吐司,小編就背!
那就是抓重點字句。
以這段話來舉例:

世界上的資源有限,但人類的慾望卻無窮,如何在有限的資源裡滿足自己的慾望,這就是經濟學。

有限資源慾望無窮就是關鍵字句啊!
多好記,比你把整段話背來的輕鬆。
要寫申論題時自然就會帶出一整段話:

經濟學是一種社會科學,由於人類慾望無窮,但是社會資源卻是有限的,所以經濟學就是來研究人類如何在有限的資源裡滿足自己無限的慾望。

第三步,寫自己的筆記
很多人讀書會在課本上畫線,作記號。
這是每個人讀書的差異。
小編不喜歡在課本上畫線、作記號,所以會很注重筆記!
原因很簡單,課本白白淨淨,看起來比較舒服,而且每行的間隔又很小,
小編的字極醜,在字裡行間寫字,到最後小編自己都看不懂。
參考書空白,考上後還可以藉故炫耀小編沒認真讀書就輕鬆考上了。
所以小編會自己寫一本筆記。
孰不知身後藏了一本密密麻麻自己另寫出來的筆記。

寫筆記不是在課本上看到重點就抄下來,這樣你乾脆在書中畫線就好啦!
寫筆記要像小編前一步說的,
抓到重點字句後,自己重組成自己的話語,寫在自己的筆記本上。
例如,資源有限,慾望無窮。
你的重點字句就只有這八個字,如果你寫的跟課本一樣,就是你把整段背起來了,
申論題要高分,就是要能夠用自己的話語表達出來
所以寫筆記除了記下重點外,還要能夠初步訓練你的申論內容。

筆記的最大用處就是熟悉專業科目,然後簡化內容,變成一本薄薄的筆記。
國考讀到最後,都是看筆記。
筆記的最高境界就是,每科考試前的休息時間內能夠看完,全部複習一次。
小編從來沒做到這個境界,哈哈!

如果,你要問,直接拿考上的人的筆記來讀,會不會比較容易考上。
小編沒有拿過考上的人的筆記,因為身邊沒有這些人。
不過,理論上有幫助,對申論題解答有幫助。
因為,筆記人有確實抓到重點,所以申論題答得出來。
加上筆記是上榜的人自己寫的,表示他的文筆是改考卷老師能接受的文筆,學他的文筆技巧,確實有幫助。
只是筆記通常都會照著寫筆記的人的習慣紀錄,而且是精簡又精簡後的成果,如果只讀筆記,一定會有看沒有懂。
所以在看別人的筆記之前,你一定也要對那一科有點了解,不然筆記對你來說不會是上榜的捷徑。


以上,就是小編讀書的方法,希望對有緣人有一點幫助。

最後,如果喜歡小編的文章,請幫小編分享、宣傳,
或是在下方留言、點個讚。
你的一個小小鼓勵,都是小編寫文章的動力!!


2018年3月4日 星期日

【國考是個坑!】該如何準備國考●讀書的時間分配方法

公務人員三等考試的考科非常的多,超過了七科,但一周只有七天,你該如何分配時間呢?
小編分享自己的讀書時間分配。




公務人員考試是一年一次,所以你會有一年的讀書時間。
小編準備筆試的讀書時間大概分成三個階段。小編是自讀考上的。
一、概讀
二、精讀
三、加強不熟的科目,以及練習考古題。

所謂概讀,就是把全部的參考書大概讀一遍,只要一遍就好了喔!
中間有任何不懂的都不理它。
這個階段認真的人可能只要花一個月就可以了。
但小編一開始有偷懶,所以花了大約兩個月的時間讀完。
其實這個步驟可以跳過,你要直接開始精讀小編也沒什麼意見。
只是概讀看起來雖然沒用,但實際上還蠻好用的。
因為人的腦子需要時間來吸收新知識,所以大概讀過一遍,直到你精讀前,會有時間讓腦子熟悉這些陌生的新知。
另一個原因是因為淺意識,讀完一遍之後,你還是記得,只是你想不起來,當你要開始精讀的時候,會比較順利。
最重要的一點是,當你遇到不會的申論題,你還是會有個感覺該如何下筆。
簡單來說,概讀的就像是預習。

然後精讀
所謂精讀就是開始仔細的讀書,不論是畫線、作筆記,都要在這段時間做完,不懂的地方也要想辦法弄清楚。
小編這個階段花了大概五個月的時間。
這段時間就是你累積知識的重要時段。

最後三個月就是加強自己不熟悉的科目,還要練習考古題
一開始練習申論題的考古題,起步會比較難,
所以第一個月就是看著課本寫申論題,然後也要不斷的加強自己不熟悉的地方。
第二個月就會比較著重練習寫申論題,然後試著不要看課本,你在寫申論題的時候,同時也是複習自己讀過的東西。
第三個月就是瘋狂的練習寫申論題,就算不會的題目,也不要拿課本參考了,
因為你也要學會如果考試中遇到不會的題目,你該如何表達。
國考,多多少少都會遇到你看不懂的題目!

你可能會覺得,小編好像自讀不到10個月就上榜了。
還要扣掉打工賺零用錢的時間,還有被老爸逼去駕訓班一個月的時間。
但小編之前有警察特考筆試通過的經驗,所以儘管這次的考科幾乎都跟警察特考毫無關係,還是能夠抓到技巧讀書。
這次考試,除了共同科目外,幾乎都沒有重疊。

再來介紹,各個考科在一周內的分配方法
一、概讀
那很簡單,如果計畫在一個月內看完,那就一個月的時間除以你要考的科目數量,趕快瀏覽完畢吧。
例如,一個月有三十天,你有六科要考,那就30除以6,每一科要在五天內看完。
一個看似重要,又很不重要的步驟,看個人需求而已。

二、精讀
國考不是放棄一科,就能考上的考試,每科的實力水平都要差不多,所以每科都要讀,
那麼精讀階段的讀書計畫就很重要了。

在這裡給大家一些安排讀書時間的原則
第一,依照分數比重安排讀書的長短。
例如行政法佔一百分,那行政法的讀書時間一定比只考15題英文來的多。
第二,比較不懂的科目,佔長一點的時間。
如果你有概讀過,那你就會知道哪些科目你不熟悉,就需要多一點的時間來讀書。
第三,一定要讓腦子充分休息。
讀了一整天的書,腦子會很疲憊,而且腦子也需要時間吸收新知,所以晚上一定要好好的休息。

小編安排時間的方法:
 畫個表格會比較清楚。
時間
周一
週二
週三
週四
周五
週六、日
06:00
08:00
A
C
E
B
D
上班
08:00
09:00
休息
09:00
12:00
B
D
A
C
E
12:00
14:00
休息
14:00
18:00
C
E
B
D
A

這就是小編精讀時的讀書計畫表。
(大約畫畫)

三、加強不熟以及練習考古題
如果精讀時,真的有下功夫讀書,那你一定會很清楚哪些科目、哪些地方你不太理解、不太熟悉。
這個階段,熟悉的部分就開始練習申論題,不熟悉的部分要盡量讀熟。
這個時後的讀書計畫表又跟精讀時的不同。
主要是按照考試當天的考科安排來讀書。
例如,考試時候的科目安排
時間
第一天
第二天
0800-0900
A
B
1000-1200
E
D
1400-1600
C


那你最後一個階段要練習申論題加上複習時,就是照著考試當天的安排複習加練習考古題。
這樣有助於你在考試時,腦子比較好轉換考科,因為你已經習慣這個模式了,
分數多多少少會有差,在寫申論題時,也會比較順利。
以上,就是小編讀書時的讀書計畫表,供大家參考。

也只能參考!!!!!!


最後,如果喜歡小編的文章,請幫小編分享、宣傳,
或是在下方留言、點個讚。
你的一個小小鼓勵,都是小編寫文章的動力!!

西瓜在海邊滾,滾到拍咪呀※與渣男的邂逅篇two,與渣男的相遇,一定讓你痛不欲生。

與渣男的相遇,一定讓你痛不欲生。 因為渣男永遠都是選擇不長大的男孩。 就是因為是男孩,他不懂得處理困境。 就是因為是男孩,他不懂得處理感情。 就是因為是男孩,只幻想著愛情甜蜜。 就是因為是男孩,女孩只會逼著成熟。